你是否有牙龈出血、牙痛、食物嵌塞、缺牙、不知道如何做口腔保健、家里孩子和老人的牙齿问题无处咨询……这些问题的困扰? 口腔疾病是当前老百姓最头疼的一大问题, 往往不敢看、嫌麻烦,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党中央便提出了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并提出了“三减三健”行动口号(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可见国家对人民口腔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由于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和关键,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基本功能, 而且与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骨质疏松、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密切相关。因此,老百姓应关注全周期口腔的健康管理, 从而达到保证全身健康的目的。
口腔也有“全科”医生如今,专科分得越来越细,许多患者在就诊前总会疑惑自己应该挂哪个科,就怕挂错了来回折腾,有时候好不容易知道看哪个科,却错过了预约的时间,只能改天再去一次。对此,徐汇区中心医院口腔科刘文娟主任表示,针对口腔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口腔科医生如果能像全科医生,就可以大大的免除了患者就诊的不便,不必奔波于各个亚专科之间,可以“一站式”得到问题的解决。比如医院口腔科的医生,不管患者是哪方面的问题,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口腔整体检查,根据需要建立个人口腔档案,针对整体的口腔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刘文娟表示, 口腔健康管理不仅仅是解决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症状,更重要的是医生会针对患者不同的口腔情况,从平时的刷牙、漱口的卫生指导,到如何判断口腔疾病的早期症状,以及治疗过程中不同治疗阶段所需要的步骤,以及定期的口腔检查、保养等等一系列的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 让患者不必奔波于不同科室, 加上医生对患者口腔问题有相当的了解, 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 真正做到帮助长期维持口腔健康, 使牙齿尽可能的能够伴随终生。
改善就诊流程方便患者预约就诊刘文娟主任介绍,目前,医院口腔科进行就诊流程升级, 预约制让患者大大减少了花在排队等待上的时间,同时就诊环境更舒适。 患者在就诊前就能获知自身的就诊计划,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心理,并能让患者清楚自身治疗进度, 积极的配合到治疗当中, 对多次的复诊完全能够理解并接受,形成和谐、朋友式的医患关系。
“四手”操作让患者更舒适就诊
如今, 公立医院医疗资源比较紧张,医护比往往无法达到国际标准,这让患者常常需要张嘴等待医生转身去拿各种器具、药物,继而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仰卧起坐”式吐水更是让很多身体不便的患者害怕看牙。 这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持续张口时间比较长,也让患者产生不少诸如是否能达到全程无菌操作等担忧,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口腔治疗的恐惧感。 为此,医院口腔科近年来引进了大量人才,目前医助比几乎可达到1:1, 让每一位患者都可享受到更舒适的“四手”操作。
刘文娟主任介绍,所谓“四手”操作就是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助手采取舒适的座位, 病人采取放松的仰卧位,医助“四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 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 并帮助患者吸取唾液及喷水,无需患者“仰卧起坐”式吐水,也无需患者张嘴等待过长时间, 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将“四手”操作应用到口腔医疗中,是现代口腔专科的发展趋势。
乳牙蛀了还需及时治疗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宝宝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刘文娟表示,小儿乳牙龋发展迅速,破坏广,会造成牙齿损害,影响到下方的恒牙胚,带来其他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 所以乳牙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
乳牙一般在2岁半时就已经全部萌出,在孩子口腔中要至少使用6-10年时间。 这个时期是孩子的快速发育期, 牙齿反复发炎很可能引起恒牙萌出问题; 有时牙齿龋坏提前拔除导致无法正常咀嚼;有时咬合习惯不良,最终导致面型发育受影响,影响外貌。
刘文娟指出,儿童龋齿据其感染程度分级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浅龋时,牙齿表面开始有黑色或脱矿的白色点出现,进食时易塞住食物,一般没有疼痛等不适感。当形成龋洞,牙齿易对甜、酸、冷、热等刺激敏感;或食物卡进龋洞时有疼痛感,甚至晚上也会痛得睡不着,当病变进展时会出现牙龈肿胀,长脓包等症状。此时往往细菌已经侵入到牙髓甚至产生根尖病变时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了。 因此家长需常给孩子检查,及时发现龋齿,并前来就医。 (下转第4版)
(上接第3版)高血压、支架术后患者不宜拔牙?
心电、血压监护下可进行
不少患有高血压、 冠心病或曾做过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曾被告知无法进行拔牙治疗, 这是为什么? 刘文娟介绍, 一提起拔牙,许多人会联想到疼痛、流血、肿胀, 拔牙带来的不适极易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惧, 从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等变化,确实提高了患者全身突发状况的风险。 有数据显示: 紧张可使36%的人血压升高,63%的人心律失常,12%的人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高血压患者不当拔牙, 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 支架术后患者贸然拔牙,很可能会出血不止。且有些牙齿因位置问题, 拔除需外科手术,不仅创口较大,还可能会牵涉到周围比较重要的解剖结构,所以拔牙要特别谨慎。
但这并不意味着, 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能拔出患牙,还得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在拔牙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此,医院率先在同级医院中开展心电监护拔牙专项门诊。 首先医生为患者做一定的心理辅导,放松心情,让患者充分信任医生。在拔牙前要等口腔急性炎症消除,并控制血压血糖。另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应在拔牙前咨询内科主诊医生,是否可以停药,而在拔牙当天,最好先做血常规及凝血试验检查。“高血压患者,尤其心脏不好的病人,医生会做好心电、血压监护,血压控制在180/100毫米汞柱下, 在心内科专家的椅旁监测下,才可进行拔牙手术。”
牙床骨薄怎么办?无需对种植牙手术心生畏惧
许多老人对种牙不太了解,又无法适应活动假牙, 任由缺牙不管。 更有不少缺牙病患主观地感觉种植牙是个大手术, 因而心生恐惧。 还有部分缺牙患者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种牙, 却被告知牙床骨太薄,无法种牙,只能默默忍受痛苦,无法正常咀嚼。刘文娟坦言, 其实无需对种植牙手术太过畏惧, 只要能承受拔牙手术的患者, 一般都能接受适应种植牙手术。 她解释,以当今的医学技术,种植牙手术已十分成熟。 种植牙是经过手术方法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内, 与牙槽骨融合获得稳固的固定支撑, 之后再经过配套的装置连接上面的人工牙冠,就能当自己的牙齿一样吃东西了。
缺牙太久或者牙周炎患者往往伴有牙槽骨吸收的情况, 这给种植带来一定难度。 幸好即使出现牙槽骨吸收较严重、 牙龈萎缩等现象, 也可通过植骨等多种方法处理。 对于部分患者担忧不适应种植牙的情况, 刘文娟指出,“其实种植牙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整个过程从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不等。 患者可在这段时间让口腔慢慢适应, 我们会尽力帮助患者恢复咀嚼功能, 甚至尽可能接近缺牙前的自然状态。 ”
此外,种植牙手术完成之后,同样需要和自己的牙齿一样,注意日常维护。 种植牙的卫生维护是决定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需要自己的日常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口腔保健治疗相结合。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