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10月25日由上海市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协作组主办,徐汇区中心医院血液科承办的血液肿瘤免疫缺陷患者间质性肺炎究根问底研讨会在我院隆重召开。 遵照疫情防控会议要求, 会议采取小规模线下进行的方式。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朱惠莉教授和区协作组组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任红教授担任主席, 徐汇区中心医院血液科熊红主任担任执行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惠萍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黎元教授等领衔授课,徐汇区中心医院科研科孙万群科长作为院方代表参加会议。 来自医院的呼吸科、 血液科同行共20余人共同参与研讨交流。
孙万群首先致辞, 他感谢各位专家及同道来我院做血液肿瘤免疫缺陷患者间质性肺炎的指导与交流, 促进我院各科室对这种疾病的诊疗能力。 任红教授及朱惠莉教授随后发言, 希望借助本次会议提高区级医院对血液肿瘤免疫缺陷患者的间质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第一位讲者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黎元教授,他以《肺纤维化影像诊断思路》为题, 深入浅出地根据实例就肺纤维化的诊断、鉴别诊断、典型影像特征等逐一分析。 并强调“熟悉正常、了解异常、结合临床、综合诊断”是影像学医师的首要任务, 尤其在精准医学的今天,针对肺纤维化患者,更需要结合临床, 做好临床“STICK”作用,尽早明确病因诊断, 和临床医生探索进一步诊疗方案。 黎元教授就华山医院影像科的常规薄层扫描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展开详细讲解,在座的同道针对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积极讨论和交流。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我院血液科刘肸主治医师,他以《淋巴瘤化疗后间质性肺炎病例讨论》为题,讲述了一名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间质性肺炎, 经过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盥洗进行二代测序明确了病因,并积极遵照病原学依据治疗后获得较好疗效。 朱惠莉教授进行了点评, 肯定了治疗方案及疗效, 也分享了她对间质性肺炎患者规范化治疗的认识。 参会的同道也借机和来自肾内、呼吸、影像的众位知名教授提出了自己在临床中对于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困惑,互相交流,为大家答疑解惑。
第三位讲者是我院血液科熊红主任,她以《血液肿瘤患者间质性肺炎临床分析》为题,在会议上分享了我院血液科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间采用NGS检测血液病可疑感染患者313例, 其中合并肺部病变(影像学改变)患者291人次(93.0%),其中间质性肺炎患者108例, 并对108例血液肿瘤免疫缺陷患者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血液肿瘤患者间质性肺炎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性、非感
染性。 其中感染性占绝大多数。 临床较难甄别。 mNGS病原体检测敏感性高、快速,混合性感染检出率高, 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重要的补充;结合 NGS+PCT+Tra有助于区别出非感染性患者; 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病原学精准抗感染为主的我院的诊疗经验。 并将一些困惑提出来讨论,得到了任红教授的建议, 充分肯定了我院血液科在间质性肺炎上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解答了临床中一直困扰大家的关于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最后一位讲者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惠萍教授,她以《间质性肺疾病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为题,讲述了ILD相关的基本概念;ILD的原因和鉴别诊断分析思路;ILD的发病机制。 很好地全方位总结了ILD从病因到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及诊疗方案。 并在机制研究上抽丝破茧般为参会的年轻医生理清思路, 分享了最新的前沿进展。
现场气氛融洽轻松, 年轻医生积极提出心中疑惑, 学术大咖均耐心解答, 全场参会人员获益颇丰。 此次会议对提高区级医院血液肿瘤免疫缺陷患者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积极推进作用。(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