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 此次Xinsorb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是葛教授带领研发团队突破诸多关键技术壁垒研发成功, 并于今年三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成功上市。
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郑宏超介绍,Xinsorb支架植入患者体内后, 不仅能为病变的血管能提供足够的支撑, 待血管重建后就能在患者体内被逐步降解吸收,在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同时, 还能减少患者体内异物和药物残留, 避免永久支架术晚期、 迟发晚期的血栓形成和血管瘤发生几率, 确保支架术后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年前, 徐汇区中心医院加入中山-徐汇医联体,葛均波院士工作站落地。 顶级专家资源下沉, 使区域内居民得到更优质医疗服务。
82岁的陈老伯心脏已扩大,部分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心功能评估只有38%(正常值60%以上),属于疑难杂症。 他慕名来到徐中心就诊, 有幸得到葛均波院士接诊, 葛院士仔细研究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报告, 发现患者两支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前降支和回旋支均已慢性完全性闭塞。目前,患者心脏的血供仅靠右冠状动脉一支血管供应。 团队经反复讨论、推演手术过程,制订了详细手术方案。精心手术下,闭塞的血管再次开通, 陈老伯的不适症状立刻改善了不少, 今后的生活质量应该也会得到改善。
4年来,院士团队“高密度助力”,有效带动了徐中心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 提升了临床疗效和综合服务水平。 徐汇医院执行院长朱福介绍: 院士工作站落地四年间,医院心内科床位从55张增至120张, 年均手术量从500台增至1500台,射频、封堵等技术空白得到填补, 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心内科是医院近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我院执行院长朱福还补充,历经4年发展,医院市级重点专科从4个增至9个, 年均手术2.8万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从不足20%增至56%,医疗实力明显提升。
记者同时获悉,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 徐汇区中心医院已协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同建设成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转诊、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和指导等的主要载体。 目前,社区每周选派全科医师前往徐中心坐诊半天,以此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做优做强区域性医疗中心, 在院士团队等顶级医疗资源的鼎力支持下,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中山医院副院长、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周俭表示。
当天的仪式上,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中国行同时启动。据悉,CTO病变是冠脉介入手术中的难点,俱乐部不断更新介入理念、创新介入手段,紧密结合患者病情,最终为患者提供更科学到位的诊疗服务。(转载自上观新闻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