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30日> > 总第383期 > 第A3版 > 新闻内容
多学科互动 看MDT如何发挥作用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1

图片1

  

  由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人追求专科的相对高度和深度,但另一面对其他领域的涉猎会相对减少。而患者身上所涉及的疾病或许是一种,或许是多种,一种疾病要用多种手段以及多学科的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当代的医学水平;如果是多种疾病,那么既要顾及疾病又要照顾患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当代医学对患者实行更好地照顾所采取必然的医疗形式便是MDT。多学科协作诊疗(MDT)通常指由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科学、合理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今年6月19日,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刘志文主任医师的牵头下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高鑫教授、血管外科郭大乔主任、徐汇区中心医院放射科许永华主任医师、呼吸科余荣环主任医师、心内科缪培智主任医师、血管外科马世红主任医师、中医科杨建梅主任医师、门办沈展副主任,共同成功为一例复杂病例举行了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MDT)。
  47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双侧上臂血压差增大10年”入院。2年前曾在大华医院行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左大动脉堵塞”。入院后全身MRA:胸主动脉弓下节段性狭窄,缩窄性大动脉请结合临床。左侧锁骨下动脉纤细,由左侧椎动脉供血,左侧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段未显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瘤样扩张。建议DSA 进一步检查。双侧肢体脉压差增大,可及血管杂音。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多专科疾病MDT诊疗模式启动。参与会诊的专家预先阅读病史,听取主诊医师汇报病情后,又进行了详细问诊及现场体格检查。随后,多位教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对该患者的诊治需求分别发表了思考和分析意见;形成了会诊决议: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血管畸形可能,并给患者下一步治疗提出了指导。
  整个会诊过程持续了60分钟,完成了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诊断过程,而且患者切切实实地在当地与著名专家面对面交流疾病,且各个科室的医生们也在此联合会诊过程中收获颇丰。MDT真的是方便、高效、真实、节约,可谓是患者的福祉! (马聪)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