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30日> > 总第417期 > 第A2版 > 新闻内容
一专多能成就“十项全能”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1

图片1

  

  不知不觉,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一年多。相对国外疫情扩散如火如荼,国内抗疫战果斐然,可防可控结论的背后,是无数医务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是全国各界人士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筑起的一道人民健康防线。
  徐中心感染隔离病房成立于2020年1月, 正是国内抗击武汉疫情最危急的时候。在市、区卫生健康委及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医院利用现有办公楼改造,因势利导, 仅用3天迅速完成独立的感染隔离病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感染科发热门诊自疫情开始坚持24小时不间断门诊,对每一位可疑患者严格落实“六不出门”、必查核酸,强化隔离人员就医闭环管理。历经返工高峰、打开国门的输入确诊病例高峰、 南京机场事件同源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等多次事件, 感染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一直是繁华淮海路上最前沿的哨点。截止到今年8月,发热门诊就诊人次达8500人次。
  在探访感染科席蓓莉主任的时候,问她抗疫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她回答说:“是医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并且要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 她主动谈及曾经病房工作中压力最大的一个病人。 患者唐某, 22岁男性, 在日本留学,2020年11月27日入境上海浦东。 11月30日因在隔离期间出现咳血、发热、呼吸衰竭入住我院隔离病房, 入院后两次核酸和抗体检查均阴性, 入院当日行肺部ct提示纵隔占位,纵隔可见118×104mm巨大包块, 考虑MT, 吸氧状态氧饱和度下降到92%,心率代偿呈现窦性心动过速, 查体颜面浮肿,胸颈部、上肢浮肿及可见静脉曲张。按照当时的收治原则, 感染科并非只治疗新冠患者,也要承担入境人员14天隔离期间的一切就医需求。 席蓓莉主任考虑到患者年龄小,肿瘤进展快,外周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 如不积极处理,14天隔离期间患者将难以避免死亡, 她讲到“当时是顶着压力上治疗, 退无可退,只能排除万难见招拆招。 幸好有全院各科大力支持, 也有来自中山医院医联体的支持。 ”12月1日胸外科章志龙主任做好防护在ct室内为患者进行纵隔肿块穿刺, 紧急病理确诊为生殖细胞源性恶性肿瘤。这时患者已经痰中带血,颈部和腹部疼痛加重,止痛药不佳。考虑肿瘤诊断明确,目前肿瘤多处转移,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负荷大,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中山医院和我院肿瘤科联合会诊意见下,给予挽救性化疗。化疗当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1型呼吸衰竭氧分压达到58.2mmol/l, 席主任当机立断, 和家属电话谈话、 医务相关部门A类病人上报, 随即在隔离病房内进行化疗,指导抢救,经BEP治疗方案(VP-16 100mg/m

(第 一 天 100mg)、DDP 20mg/m
  (第一天20mg))治疗。 患者呼吸衰竭以及胸痛咳嗽症状得以缓解,并且成功在隔离病房度过隔离期, 多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排除了新冠肺炎之后,转至肿瘤专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感染科不是只治疗新冠患者,我们现在是十项全能。 ”席蓓莉主任笑着说,“从那以后,隔离期间在宾馆里摔骨折的、胆石症穿刺引流的、从韩国过来鼻腔假体植入过敏又塌陷的、孕期的、婴儿湿疹的,除了还没有接生过,我们什么都干。 ”
  “既然承担了这项工作,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身后无数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服从大局,永不后退,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心之所愿。”这是来自徐汇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一线人员的心声, 也是所有战斗在防疫常态化今天的所有医务人员的心之所愿。 (感染科)
本版编辑 何 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