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31日> > 总第410期 > 第A4版 > 新闻内容
找寻身边的红色足迹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1

图片1

  

  2020年12月17日中午,趁着午休的时间, 第八党支部部分党员再次在湖南街道党校叶老师和区域化党建联络员的带领下,继续医院周边“微行走”,找寻身边的红色足迹。 院党委书记张雪梅、 党委副书记蒲画华在党务专题培训的间隙也参加了活动。
  首先,在叶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位于安福路191弄15号的当代著名音乐家、 教育家贺绿汀先生的旧居, 并听叶老师讲解了贺老生平。尤其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贺绿汀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前后的故事, 作为一名杰出的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 他以笔为矛,为人民事业奋斗不息、歌咏不止,坚持正义和进步,歌唱光明和真善美,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倾毕生心血塑造起人格的丰碑。看着狭小的弄堂, 耳边似乎也能听到八十多年前这破旧的老洋房里传出激昂的《游击队歌》。
  绕过位于五原路258号的自由公寓,大家纷纷表示叹为观止,每天走过路过, 居然没有发现这幢现代风格的高层历史公寓住宅建于1937年, 电梯使用80余年都尚能使用,外墙精美,还有居民在内安居乐业, 探寻红色足迹也让大家体验了一把建筑美和艺术美。
  最后,来到了本次“微行走”的重头戏———衡复风貌馆(复兴西路62号)和柯灵故居(复兴西路147号)。风貌馆就建设在原湖南街道居委的旧址上,2019年才整修为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场馆,它是认识上海历史、 海派文化风貌的综合展览馆,能“一站式” 了解游客们称为“网红地区”的衡山路-复兴路区域的地标和精彩看点。有党员同事不禁开玩笑说:真没想到,两年没到居委办事,这里都成了网红地了。走入漂亮老宅,才发现这里精心设计了用电子屏、老物件、“衡复记忆地图”等各种新颖展览。在第一展厅“百年衡复,历史回溯”,讲述了这段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衡复” 诞生的故事。 在“案例展厅”,出现了建业里、衡山坊、武康路、岳阳路等一系列地标和游览热点, 让大家倍感亲切。 精心设计的展厅过道罗列着中西交融下的社会万象。 墙面上展示了上海开埠后, 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长衫、旗袍、礼帽、西餐菜单、西洋马车、电车、人力车、 国泰电影院、 上海大戏院等衣、食、住、行、文娱生活等的老照片充分说明了海派文化的生活方式。 建筑风格展厅旁展现着徐汇衡复风貌的红色记忆, 诸多红色地标和革命志士、 民族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们砥砺前行。 衡复风貌区也是上海“文化心脏”,众多近代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生活,在“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展区的显示屏滚动着介绍各界名流, 点击头像就能看到他们的生平。 得知我们是医务人员, 讲解员特意为大家找到颜福庆院长的生平和在抗战时期, 在衡复建医院救民众的照片。
  柯灵故居和风貌馆相隔不远,步入柯灵故居,仿佛进入文坛巨匠的“煮字生涯”。 作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杂文家、编辑家和剧作家, 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柯老一生跌宕起伏,拥有铮铮铁骨, 抗日期间, 两次在上海入狱,都绝不屈服。在《柯灵生平》展内,按照“奋发图强的自学之路”、“‘以笔铸刀’的抗日文人”、“笔耕不辍的‘煮字生涯’”的脉络梳理了柯灵的生平轨迹, 二楼为柯灵居住时的原貌,包括卧室、书房、客厅、饭厅、厨房等。
  午休1小时匆匆而过, 谢别支部的共建单位湖南街道的老师,我们骑着共享单车飞奔回单位上班,有支部党员感慨幸亏有“学四史,微行走”的活动,让大家见识到徐汇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在我们身边就有非常值得学习的红色足迹、 人文宝藏。 而在我的耳边不由得响起柯老《人生真味》那句谏言:“我经历的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每走一步都不是轻松的,时代考验了我,也哺育了我,这是不幸,也是大幸……”由衷感恩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为我们缔造的和平年代,我们更该学四史,踏征程,回望初心,使命在肩,做合格党员。
  (第八党支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