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30日> > 总第409期 > 第A2版 > 新闻内容
为重症患者术后安全保驾护航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 我院重症医学科胡新华主任医师院外急会诊一名重度肥胖合并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术后患者。 该患者术前出现感染性休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脱机拔管困难, 在细致会诊评估患者病情后, 经我院医疗院长、 医务科长、 普外科等多方协调, 通力协作, 患者及时转运至我院外科监护室救治。 经外科监护室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及悉心照护, 患者逐步脱机并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六天后顺利出院转回大华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患者杨某, 男,53岁, 体重110kg,因“上腹部胀痛3天”于11月24日至徐汇区大华医院急诊就诊,行腹部CT 检查考虑诊断“胆囊结石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入院后行保守治疗后无好转, 出现感染性休克, 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胆囊造瘘术,手术顺利,但术后患者麻醉苏醒脱机后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在紧急复苏后, 于11月25日请我院重症医学科胡新华主任医师急会诊, 并于当天晚上急诊转运至我院外科监护室救治。 胡新华主任表示, 根据该患者病史资料考虑诊断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造瘘术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双下肺炎,急性呼吸衰竭(I型呼衰);重度肥胖,其BMI大于38,患者既往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由于苏醒期间药物代谢不全以及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脱机拔管困难。转入我院外科监护室后, 予以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后, 在对患者呼吸功能及药物代谢准确评估的情况下,逐步予以试脱机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呼吸机支持、高流量氧疗以及早期重症康复等,避免了因气管切开等操作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并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一直以“病人至上,质量第一”为服务宗旨。徐汇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成立后,我院重症医学科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 由著名重症医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诸杜明教授担任行政、学术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全面指导科室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我院重症医学科是重症患者集中监护、救治的核心科室。目前科室拥有先进的生命监护及支持系统,如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气管镜、血气分析仪、 超声仪、PICCO监测仪等。重症监护室收治各类重症患者,包括重大手术、创伤、心脑血管急症、 重症感染、ARDS、休克、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疾病,能有效应用多种重症医学专业技术救治重症患者, 如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肺复张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有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肠内外营养支持技术、血液净化技术、重症超声等,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 在诸杜明教授的悉心指教下, 科室医教研尤其是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能力与水平持续提升,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为医院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症医学科将继续心系患者健康,不负家属托付,不断努力提升,为重症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救治及护理, 为其顺利康复保驾护航!
  (重症医学科 李俊民)(上接第1版)
  杨坚,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二届“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上海市卫健委心脑血管病康复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 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 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上海分联盟副主委等。擅长:脑卒中康复、冠心病康复。
  主持2012-2015、2016-2018、2019-2022年上海市卫计委、卫健委的临床医学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带领着徐中心康复科团队在本市学科建设中积累起一定的影响力、也成为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一块品牌。
  近五年来杨坚主任主持市科委课题2项、 市卫计委课题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与中科院、上海大学的相关研究所开展上肢康复机器人、3D打印个性化支具的转化应用研究、心脏康复的基础机制研究。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含SCI)10多篇,牵头主持并执笔编写发表了“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主编出版了“脑卒中合并冠心病运动康复”专著。 其多项成果先后获上海市康复医学科技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康复医学科技二等奖。 (康复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