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 互联网医院经历了快速成长的繁荣与阵痛,如今正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诺和诺德公益支持的“诺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领导者研讨云会议举行。 会议聚焦“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 邀请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官员、 医院管理者共聚云端,畅谈“智慧之翼”如何助力公立医院“双线作战”。
今年2月26日,“上海徐汇云医院”领取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并拥有了正式的名字———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回顾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该院院长、“上海徐汇云医院”创始人朱福认为,“以实体医院为支撑和保障, 运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向移动终端迈进”是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可行路径。
“上海徐汇云医院”实行线上线下同质化管理运营, 制定互联网医院工作制度, 设立专职管理中心,23个业务科室轮值上线。现具有医患视频诊疗、远程医疗、实时远程会诊、 全程云随访等9大功能,成立医疗服务中心、慢病中心、健康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8大中心。 目前,正着力于AI应用赋能医院管理、辅助科教、药物挖掘、预测预警等领域。
“在业务模式上,从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过渡到面向患者。 ”朱福表示,依托当前的政策环境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来思考不同的合作模式, 并配置以相应的运营体系与组织架构, 是互联网医院运行的基础。
虽然,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互联网医院向数字化、远程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进程加快,但朱福坦言, 实现智慧医院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有互联网医院总体诊疗量低于预期, 普遍呈现‘外热内凉’状态,医院缺乏内在动力, 存在不同程度的医护不足。 ”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看来,只有遵循3条主线,互联网医院发展才能不走弯路。
第一,以“电子病历”建设为抓手, 加强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临床建设, 进一步夯实医院信息化建设基础, 实现医院内部系统集成和全院数据共享。 第二,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加强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建设, 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在诊前、诊中、 诊后提供全程服务。 第三,以“智慧管理”建设为抓手,加强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建设,进一步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互联网医院、 智慧医院寻求发展,必须要突破医保支付瓶颈。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
对此,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指出, 现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是按项目付费。另一种思路是, 在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下发展互联网医疗。
如何将瓶颈化为杠杆, 进一步撬动互联网诊疗服务, 值得深思。 (转编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