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5月30日> > 总第394期 > 第A3版 > 新闻内容
“抗心律失常的创新性药物研究”荣获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1

图片1

  

  
(上接第1版)
  上海医学科技奖经上海市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批准, 由上海市医学会设立, 旨在表彰奖励在医学领域科技进步中做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集体, 促进上海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
  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也是导致许多猝死的重要原因。对于持续的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以产生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甚至引起死亡或猝死(大部分是室性心动过速所引起),因此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系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约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1/3。 随着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心脏内、外科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在改善,使房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 房颤不但患病率高, 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轻者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死、致残,已成为本世纪的流行病。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AAD)在临床使用已经历了近90年,并成为心律失常治疗的最基本、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通现, 特别是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如导管消融治疗、起搏器植入术的发展异常迅速。 AAD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受到了严重挑战,而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等临床试验的结果发现部分AAD对于冠心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治疗上虽然可显著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却明显增加了死亡率, 进一步削弱了AAD在心律失常治疗上的地位。 随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发表,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AAD的应用更趋科学、合理。对于患者来说,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药物研究进展较快,临床药品门类较多,市场上具有卓越业绩的新品甚少。
  郑宏超主任项目组针对抗心律失常的创新性药物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 首次比较小檗碱和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疗效, 证实小檗碱治疗房颤有较显著的效果,疗效与血药浓度有相关, 且副作用轻微, 口服治疗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这是大多数有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同时率先研究小檗碱对乙酰胆碱诱发的心房颤动的疗效, 发现小檗碱有抑制乙酰胆碱介导的房颤发作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有关;在研究小檗碱的同时, 开展创新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硫酸舒欣啶的研究, 建立快速检测硫酸舒欣啶的LC-MS/MS法; 另外还研究了硫酸舒欣啶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及排泄特征,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组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表论文20篇,SCI收录9篇,他引39次。论著2部。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研究成果被多次引用。 举办全国性学习班8期,近2千人学习交流,积极推动了房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水平, 并被5家综合性医院及社区推广应用, 取得了显著地社会效益。 (心内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