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30日> > 总第385期 > 第A2版 > 新闻内容
快速发展、扶摇直上的心内科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1

图片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黄伟民教授开创,是上海市卫生系统首轮重点专科(心律失常专科),全国首批心血管病临床药物试验基地之一,拥有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2名、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计划培养对象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博士19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17名。
  在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首届“区域名医”获得者郑宏超教授的带领下,心内科蓬勃发展,2015年进入新一轮上海市重点专科建设,成为集医、教、研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心脏专科。2016年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在心内科挂牌成立,医疗水平跨越式发展,学科影响力快速提升。
  在临床工作方面:成立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建立了全天候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症抢救的“绿色通道”。能诊治基本所有复杂和急危重症心血管病,开展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血管内斑块旋磨术,介入治疗后随访和治疗指导;以及心房纤颤、室早、室速及心肌梗死后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开展体内药物浓度监测指导个体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创新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等各种起搏器治疗、咨询和随访;左心耳封堵术,先心病治疗等介入手术,能够独立开展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等复杂介入手术。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建立后,院士团队专家每月来查看疑难、危重病例,提高了科室医护人员的临床诊治水平。在介入手术方面,在葛均波院士团队指导下开展逆向导丝通过技术、控制性前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对吻导丝技术、逆向与前向轨道建立技术等高难度手术,开展了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大大提高了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近2年心内科年业务收入平均增长24%,收治病人总数增长15%,介入手术年平均增长60-70%。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心内科在抗心律失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创新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成果,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近5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主编著作3部。
  心内科未来将紧密结合我国心血管病迅猛增长的严峻现状,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着眼心血管领域前沿和难点问题,以发现和指导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性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具体如下:
  1、依托医联体的契机和葛均波院士工作站的平台,心内科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研究、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2、完善胸痛中心建设,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挽救严重威胁生命的致死性胸痛患者,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3、提高复杂冠心病治疗的技术水平:包括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严重钙化病变、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等复杂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优化,逐渐形成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技术优势。
  4、建设心脏康复中心,探讨疾病管理与康复干预相结合的慢病综合防治模式,探寻适合社区层面推广应用的优化防治方案;借助“云医院”网络展开三级心血管疾病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社区人群与高危人群的管理,从而降低我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链接
  葛均波院士工作站成立二周年学术会议背景:
  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作为上海市重点专科,承担了大量的心血管患者的救治工作。但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心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广大患者迫切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新的诊治方法不断产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技术创新,重在高端引领。2016年7月葛均波院士工作站落户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团队成员定期来院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和手术,全面规范和快速提升了医院心内科的诊疗和科研水平,促进了心血管病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福音。2年来,通过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等技术难点培训,心内科骨干锻炼成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医疗人才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心内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