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我科以中医脑病重点专科为优势,加强向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的能力,从下列的不同层面及不同角度,包括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会诊、双向转诊、信息互通、还拟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设立区域专科中心等,对深化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认准功能定位:初步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形成了在于中医脑病急重症病人在在我科住院、慢性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在包括枫林、天平等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维持治疗的服务模式。目前转入社区中医康复病房的患者每年约数十人,门诊患者则更多,我科病房为社区医疗机构上转的患者也予以优先诊疗。
2.共享技术资源:开展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组织专家团队到基层中医科进行业务指导。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近年完成约10项技术培训,在区卫计委领导下,去年还完成了社区6万户签约家庭医师的中医健康服务包项目,其中传授刮痧疗法及牛角梳保健疗法、发放《中医健康保健100问》宣传手册等,完成国家级、市区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诊治偏头痛新进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上海市千名社区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等,不定期完成医联体内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病房的教学查房、会诊;定期下沉基层,委派高年资高级职称医师每周到天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进行多点诊疗服务,使社区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得到有效诊疗。以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为抓手,做实基层中医药传承工作。
3.提升服务能力:由于医联体强化核心医院的龙头作用,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其所属医疗机构的各项医疗工作井然有序展开,业务水平也有所提升,这既减轻了三级医院的门诊压力,也让基层医院具备准确判断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小病治得好,大病不耽误,留住了病人,方便了群众。
4.提高科研水平:医联体中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定期讲座、门诊和查房带教、疑难危重症患者会诊等方式,以上率下,互学共进,同时也带动了科研能力的增强,对提升各级医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加快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推进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我科顺利完成和龙华医院、天平、枫林、斜土、徐家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应用“保肺功”、促进肺癌患者康复等项目,实现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 (杨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