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30日> > 总第380期 > 第A2版 > 新闻内容
医联体增效能“新武器”显威力院神经内科抢救高难度危重患者
新闻作者:本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1

图片1

  

  今年3月16日清晨,63岁的患者万某在上厕所过程中,突然发生头痛,接着出现神志不清、全身抽搐、呕吐不止。患者立即被家人送至中山医院急诊科,急查头颅CT,证实为大量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杨志刚教授会诊后,考虑患者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病需要立即住院,查明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进步治疗,否则患者随时有可能发生致命性的再次出血。
  然而问题来了:中山医院病人超员,虽经多方协调,患者仍然一床难求。救命如救火,守候在旁的家属也是焦急万分。杨教授当机立断,拨通了中山自家的医联体医院——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的电话。医联体这边,席刚明接到求救电话,立即向相关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并开通了绿色通道,急诊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导管室以及CT室、重症监护室等部门全体医护人员严阵以待。上午10点120救护车到达,患者被送入急诊,医务人员全力投入抢救。麻醉师立即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席刚明带领团队给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发现患者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其中本次破裂出血的责任动脉瘤位于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是一个非常难治的最大径仅有1.5mm的微小型“血泡样”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没有完整的瘤壁,致死率高,现有的手术方法均有很高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术后再出血率)。
  此时坐在电脑旁的杨教授,仔细分析动脉瘤的3D成像,利用区中心医院的“新武器”——大平板双C臂DSA机器,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找准工作角度,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充分理解和同意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多个中间网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手术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完成,仅耗时1.5个小时,成功治愈了患者的动脉瘤。3月19日清晨,患者神志转清,四肢活动自如,经过医联体联合抢救,此高难度危重患者得到了成功救治。(精神内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59号